媒體稱公交內空氣更差:呼吸不合格罐裝空氣
面對霧霾空氣,人們選擇躲到室內。如遇出行,鉆進各種類型的交通工具,大多數人感覺空氣總比室外的要好些。
太一廂情愿了!無論公交車、長途汽車、火車,乃至家用轎車和飛機,內部空氣質量實在堪憂。你我好比裝在罐子里的人,呼吸著并不合格的罐裝空氣!
3月1日,由國家環保部與質檢總局聯合發布的國內首部車內空氣質量標準《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實施滿一周年。我國開始實施的《指南》對車內空氣中的苯、甲醛等8種常見的車內污染物設置了濃度限值,并明確了采集檢測樣本的環境條件、方法與設備。
然而,目前正在執行的《指南》并非強制性法規,除了8種常見揮發性有機物濃度的設定限值,對于外部空氣循環過濾進入汽車車內等因素,并未予以考慮并作相應規定和要求,而且相關標準定得太低。因此有專家建議應盡快將《指南》轉變為國家強制性標準。
“什么味道?嗆死人!”2013年3月13日上午,一輛950路公交車行駛到上海真如西村,車后座幾名乘客紛紛開始向司機投訴,說后車廂味道實在嗆人。原來是汽車發動后開啟空調,尾部電機一根皮帶摩擦生熱導致橡膠味道溢出。
“這還算好的!有時候,尾氣倒灌進車廂,那才嚇人呢!”一名乘客告訴《新民周刊》。2012年下半年,數家上海的都市報報道,稱“公交尾氣冒黑煙問題卷土重來”,有市民將這種尾氣冒煙甚至倒灌進車廂的公交車形容為“烏賊魚車”。
《新民周刊》從上海巴士集團相關人士處了解到,公交車產生黑煙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前幾年上海市交通局確定了“用好國Ⅲ車,修好國Ⅱ車,淘汰國零、國Ⅰ車”的整治目標。幾年過去后,當時修好的國Ⅱ車,陸續又有小毛小病出現了。二是公交車超負荷運載,部分公交車發動機使用時間過長,磨損厲害。三是駕駛員操作不規范。
公交車車廂內空氣污染問題絕不是只在上海出現。最近有乘客投訴南京中北巴士42路,說自己每次坐車,車廂內都有很濃的汽油煙,空氣質量很差,讓人很難受。南京市交通運輸局的回復是:“經機務部門檢查是發動機艙密封不嚴而導致混合氣進入車廂。”
一份《廣州市公共汽車空調車廂內空氣污染與防治對策》顯示,高峰期、繁忙路段、市區車內空氣中一氧化碳及可吸入顆粒物平均濃度均顯著高于非高峰期、非繁忙路段和郊區,其中CO及可吸入顆粒物的最高濃度分別超標2.5倍和3.8倍。結論是汽車尾氣等因素可造成空調公交車車廂內空氣污染,應給予廣泛關注并加強控制。
2012年下半年,不斷有游客向《山西晚報》反映太原的公交車大多“扶手坐椅不干凈, 空氣也不好”。常有人把吃剩的食物、喝完的飲料瓶等塞到坐椅夾縫里,或是扔到座位下,污穢味道很大,許多乘客每次坐完公交都忙不迭地洗手。
最近一個冬天,霧霾席卷全國,公交車空氣污染情況更是堪憂:室外空氣會通過車輛的循環過濾進系統進入車內,在密閉狹小的空間內聚集,污染濃度升高,對乘客的呼吸健康影響極大。
今年上海本地兩會期間,楊浦區政協委員、上海市室內環境凈化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芳女士建議,在公交車上應該加裝空氣凈化消毒裝置,防止公共疾病傳播。
王芳告訴記者:“一方面車廂內的污染源來自車輛配件材料,另一方面,封閉空間內,人本身也是污染源,很容易交叉感染,造成疾病傳播。”
2003年起,上海市室內環境凈化行業協會就開始呼吁,要求相關公共交通工具安裝空氣凈化裝置。可效果并不理想。2006年,衛生部出臺《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規范》,可目前來看,各地的執行效果并不理想。
在全國政協委員李書福看來,《指南》只對有機物做了限值規定,對顆粒物沒提出要求。而車內空氣檢測時可參照的《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只對PM10顆粒物提出了0.15毫克/立方米的限值,對PM2.5沒有限定。上海市室內環境凈化行業協會曾做過一項調研,結果顯示,參照室內空氣的PM10的標準,車內可吸入顆粒物超過國家標準的占抽檢總數的83%,其中污染最嚴重的超過國家標準的7倍。除可吸入顆粒物外,還有細菌、真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的污染。
“我們在2010年世博會期間,在世博超級電容車上和大眾新亞世博出租上都安裝了空氣凈化消毒裝置,進行試點,反映非常好。”王芳告訴《新民周刊》,“檢測結果顯示,車內顆粒物凈化效果達到84%,細菌殺滅率達到83%。”王芳曾寫過一份提案,建議進入后世博時期,將空氣凈化消毒裝置推廣到更多線路的公交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