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號瞄準“零窗口”發射 專家解密發射環境
中國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在即,月球科學領域專家表示,除了巡視器輕盈落月——“落下去”和巡視器開展月面探測——“走起來”兩大亮點外,嫦娥三號挑戰人類月球科學探測歷史上的幾項“第一次”同樣值得期待。它們主要由嫦娥三號攜帶的八大科學載荷中的三件完成。分別是:一、巡天:人類首次把“天文臺”架到月球上;二、觀地:首次從月球“回望”地球等離子體層;三、測月:用雷達對月球進行兩個深度上的精細探測。中新社發
中新網西昌11月30日電 (記者 張子揚)中國“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將于12月2日凌晨1時30分發射。對于為何會選擇這個發射窗口,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一位專家30日告訴中新社記者,“影響發射窗口的外界條件主要有天體運行軌道條件、航天器的軌道要求、航天器的工作條件要求、其它如發射方向、地面跟蹤測控和氣象等條件?!?/span>
“發射窗口是允許發射航天器的時間范圍,此次任務力爭分秒不差地將火箭點火發射?!痹搶<曳Q。
據知,由于嫦娥三號探測器將直接被發送至近地點約200公里,遠地點約38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和嫦娥一號、二號衛星發射相比,對火箭的推力要求更大。因此,此次發射采用捆綁有四個助推器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實施發射。為提高探測器入軌精度,此次任務仍將瞄準“零窗口”發射。
據了解,嫦娥三號探測器運抵發射場區后,需要接受來自各系統科研人員的嚴密“體檢”,完成飛天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成功發射嫦娥一號、二號衛星后,針對嫦娥三號任務特點,從提高參試設備安全性、可靠性入手,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各項技術準備和崗位訓練,測發、測控、通信、氣象、勤務保障等系統對相關設備設施進行了大規模升級改造,包括更新測量設備、更新遙測系統、改造光學儀器、建設地面氣象自動觀測系統等,進一步提高了發射場的可靠性和整體發射能力。
針對西昌地區高空風和寒潮降溫等影響發射的重要天氣因素,中心組織專家和崗位人員對40多年的氣候資料進行分析比對,對8000米到12000米的高空風進行精確預測,建設地面氣象自動觀測系統,實施場區精細化預報,把數值預報從5公里范圍縮短到3公里,氣溫預報誤差不超過1度,極大提高了預報精細化程度,為探測器創造最好的奔月條件、最佳的落月軌道。(完)